行业资讯
首页>新闻中心
跨越万水千山②|“行走的法治解忧杂货铺”——记合肥“1+1”法律援助律师刘强
信息来源:市律协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9-12   查看次数:36



2024年,合肥市派出2名“1+1”法律援助志愿律师与3名西部锻炼青年律师,从合肥奔赴新疆、宁夏、贵州等地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和实践锻炼。这一路,是万水千山的距离,更是责任与使命的延伸。现在,让我们循着这五位律师的足迹,品读新时代合肥律师驻守边疆、捍卫公平正义的生动故事。

本期主人公:合肥“1+1”法律援助律师刘强,服务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

刘强,男,1972年生,中国共产党党员,安徽大学毕业,原海关系统公职律师,2021年转为专职律师,现执业于安徽金亚太律师事务所。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晚唐韦蟾笔下的灵武,对刘强来说曾是地图上一个遥远的西北符号。2024年9月,带着对法律援助事业的热忱,刘强作为中国“1+1”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律师,从合肥奔赴这片瓜果飘香的土地,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法援征程。从灵武长枣满枝的初秋,到次年瓜果丰收的九月,他以专业为矛、以责任为盾,在法律服务一线书写担当,用实际行动诠释“但使能解讼事忧,何妨常作法援人”的初心,为塞北大地的法治建设注入温暖而坚实的力量。

多元服务践使命:织密基层法治保障网

“法律援助不是单一办案,而是要成为群众身边‘看得见、找得到’的法治依靠。” 这是刘强在灵武法援工作中始终秉持的理念。一年来,他服从灵武市司法局统一安排,在灵武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银川市涉外法律服务中心、灵武市城区街道镇河塔社区法治社会实践站定期值班,将法律服务带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1.jpg


在服务窗口,他耐心倾听每一位来访者的诉求,现场接待解答群众咨询2000余人次,通过电话、线上平台解答群众咨询400余人次,代写法律文书百余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拆解法律难题,让群众“带着困惑来,揣着答案走”。一年来,他累计承办各类法律援助案件20件,占全市法援案件总量的8%。其中,在穆某某等人诉何某某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中,刘强凭借专业的法律服务为受援人争取到100余万元赔偿金,用实实在在的结果守护了群众的生活希望。


2.jpg


此外,刘强还主动扛起普法宣传的责任。一年来,他受邀参加灵武市司法局与融媒体中心联合举办的“12・4”国家宪法日、民法典主题宣传月线上直播讲法2次,录制《每日讲法》节目1期,制作法律知识讲解短视频15条,让法治声音通过大小屏幕传遍千家万户;为灵武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东塔镇人民政府等单位开展行政处罚法专题讲座,覆盖干部职工、企业代表5000余人次;深入村(社区)、学校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普法微宣讲活动,在灵武市第四中学、城区街道西昌社区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宣讲,受益人数200余人次。


3.jpg


4.jpg


5.jpg


在行政法律服务领域,他累计参与灵武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案件案审会26次,提出针对性法律意见50余条,为行政决策的合法性把关;配合灵武市司法局城区司法所、西郊派出所成功调解“唐都医院孕妇死亡案”等急难矛盾纠纷10余件,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关键作用。同时,他以依托“服务+帮带”模式,为灵武市司法局行政复议人员、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不仅培育了4名业务骨干,更推动先进工作方法与成熟经验在当地落地扎根、长效传承。


6.jpg


这份倾尽心力的全方位付出,为刘强赢得了组织的充分肯定与群众的广泛认可。他先后荣获“2024年度合肥市司法行政系统表现突出个人”“灵武市2024年度‘1+1’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优秀律师”称号,并收到受援人赠送的锦旗,他的事迹被“美丽灵武”“法治灵武”等平台宣传报道10余次。同时,他因常年扎根社区、一线窗口提供法律服务,被当地媒体亲切称为“行走的法治解忧杂货铺”。《法治灵武》更以《法治解忧杂货铺 打通人间公正路》为题,专题报道了他的法援故事。

刑事和解破难题:平衡法理与民生温度

在刘强承办的法援案件中,一起交通肇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让他深刻体会到“法律的意义从来不止于明辨是非,更在于以理性方式化解矛盾、修复关系”。2024年10月22日清晨,被告人祝某某驾驶重型仓栅式货车在灵武市高青线307省道逆向行驶,与何某某驾驶的轻型栏板货车迎面相撞,造成何某某、哈某某当场死亡,陈某某、韩某受伤,车辆与树木受损的严重交通事故。经交警部门认定,祝某某承担事故全部责任,其虽主动报案并如实供述,但案件涉及的赔偿与继承问题却错综复杂。

受灵武市司法局法援中心指派,刘强担任被害人何某某配偶及二级语言残障儿子的代理人。接手案件后,他首先面临两大难点:一是确定符合附带民事诉讼原告资格范围的人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编规定,配偶、父母、子女为第一顺位法定继承人,而何某某家中有八十多岁的母亲、配偶及四名子女,需逐一核实亲属关系。二是筛选符合条件的被扶养人。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他逐一核查何某某亲属的生活状况:配偶穆某某62岁,无工作、无收入来源且患有慢性病,需依赖扶养;母亲82岁高龄,育有9名子女,需分摊赡养责任;一子患有二级语言障碍,虽已成家仍依靠父亲生活。为固定证据,他先后调取穆某某的医疗证明、村委会出具的扶养情况说明,以及其儿子的残疾证,为后续赔偿主张奠定基础。

考虑到刑事案件判决通常不支持精神损害赔偿,而被告人祝某某有赔偿能力且希望争取缓刑,刘强意识到“刑事和解”是维护受援人权益的最佳路径。他多次与被告律师及其他受害人的律师协商,明确告知其法律风险与赔偿义务,同时向受援人详细解释和解的法律后果与权益范围。最终,当事人采纳了建议,在判决赔偿之外,获得了6万元精神损害赔偿金,被害人何某某的配偶及母亲也获得近12万元的被扶养人生活费,被告人祝某某也如愿获得缓刑结果。


7.png


案件办结后,受援人特意前往灵武市政务中心法律援助窗口,送上锦旗,以“法律援助守初心、无私奉献传大爱”表达感谢。“看到群众的难题解决,再辛苦也值得”,刘强动情地说。感动之余,他也深刻体会到法律援助工作的无上光荣,“面对一个个求助的低收入群体,为争取其合法权益,我只有不计辛劳认真办案,才能不负法律援助律师的光荣称号”。

多方联动解民忧:为农民工讨回“血汗钱”

临近2025年春节,灵武市人力资源和社保局工作人员带着38名农民工的诉求来到法援中心:北京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称 “北京公司”)拖欠他们149737元工资,多次协商无果,眼看年关将至,大家急盼拿到“血汗钱”回家过年。


8.jpg


9.jpg


经了解,2022年3月,北京公司与灵武公司签订《2023-2025年专职消防服务项目合同》,合同明确约定北京公司需与服务人员建立劳动关系,自行处理劳动纠纷。随后,38名农民工受雇于北京公司从事消防服务,直至2024年11月,北京公司因与灵武公司产生合同纠纷,导致项目合同解除,同时拖欠农民工2023-2025年度工资。尽管灵武市人社局已于2024年11月13日向北京公司发出《劳动保障监察限期改正指令书》,责令其11月21日前支付工资,但北京公司仍以合同纠纷为由拒不履行。

受到指派后,刘强深知“农民工工资关乎家庭生计,拖不得、等不起”。考虑到纠纷涉及人数多、临近春节易引发信访问题,刘强与灵武市人社局负责同志拟定处置方案:第一步,协助农民工选出 5名代表,简化诉讼材料,制作统一的起诉书模板,降低维权成本;第二步,主动与法院立案庭沟通,借助年底农民工工资清欠专项政策,申请开辟立案绿色通道;第三步,加大对北京公司执法力度,明确告知其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可能构成刑事犯罪,以及被纳入行政黑名单的后果,倒逼其重视问题。

在调查中,刘强发现灵武公司账户上存有北京公司缴纳的10余万元履约保证金,这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突破口。在人社局、法院和司法局多方协调下,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从履约保证金中优先支付38名农民工的全部工资。2025年春节前,所有拖欠工资均发放到位,农民工们拿着工资安心返乡过年,一场涉众型劳动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处理农民工工资问题,不能仅依赖单一诉讼,要学会‘借力’整合资源。”刘强总结道,行政机关的执法监督力量、企业的履约保证金制度、法院的专项保障政策,都是化解纠纷的有效资源和重要支撑,唯有将法律手段与多方协同机制紧密结合,才能更高效地维护农民工群体的合法权益。

一年的法援时光,刘强不仅收获了成绩与认可,更对法律援助有了更深的思考。在他看来,法律援助绝非简单的“法律帮忙”,而是国家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石,必须朝着“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方向全力推进:既要打破业务边界,把诉讼代理、调解、法律咨询等各类法律服务都纳入保障范围,更要沉下身子扎根基层,真正走到农村、社区群众身边,解决他们“急难愁盼”的法律问题。在服务过程中,有一个现象让刘强格外揪心:除了残疾人、低保户等法定法律援助对象外,还有大量不符合法援条件但亟需法律帮助的群体,同样需要法律的温暖与支持。

如今,一年的法援工作已结束,回望这段征程,刘强表示,既有塞北酷寒的考验,也有手抓羊肉、八宝茶的温暖;既有思乡的牵挂,也有当地同事“家人般”的支持;既有跋涉千里的辛苦,更有“守护公平正义”的成就感。“中国‘1+1’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让我的人生得到了历练与升华。虽然本次法援任务已完成,但“解民忧、护公正”的法援精神将永远延续。未来,我会带着这段经历的收获,带着法援精神,在律师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尽我所能帮助那些需要法律服务的群众”,刘强坚定地说。

 


CopyRight © 2023 合肥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3014504号-1 电话:63631329(实 习) 65626130(行政许可) 63631317(投 诉) 邮箱:hflvshixiehui@126.com 投诉:0551-6363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