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首页>公益活动
跨越万水千山①|以法为笔绘边疆和谐,用爱为墨写援疆担当——记合肥“1+1”法律援助律师王亭
信息来源:市律协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9-11   查看次数:5



2024年,合肥市派出2名“1+1”法律援助志愿律师与3名西部锻炼青年律师,从合肥奔赴新疆、宁夏、贵州等地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和实践锻炼。这一路,是万水千山的距离,更是责任与使命的延伸。现在,让我们循着这五位律师的足迹,品读新时代合肥律师驻守边疆、捍卫公平正义的生动故事。

本期主人公:合肥“1+1”法律援助律师王亭,服务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

王亭,女,1988年生,中国共产党党员,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正式成为执业律师,现执业于北京大成(合肥)律师事务所。2024年9月,她秉承一名党员律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怀揣对公益法治的热爱以及法律援助事业的无限深情,告别亲人、远离家乡,踏上了“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的征程,满怀憧憬地从合肥奔赴千里之外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开展为期一年的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家人的理解与支持、牵挂与鼓励,也成了王亭奔赴远方的底气和最温暖的动力。

一年来,王亭律师始终以专业、热忱的态度深耕法援一线,用扎实的工作为受援群众筑起权益“防护墙”,将我市党员律师的忠诚、专业、担当带到天山南麓,在铁门关市的法律援助岗位上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援助期间,王亭共计承办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66件,其中民事案件54件、刑事案件34件,参与认罪认罚见证67次,参与听证11次。另外,成功调解案件41件,累计解答法律咨询435余人次,开展普法宣讲37场,向两所学校捐助15000余元法治书籍,向五名贫困学生捐助助学金10000元。这份努力也收获了受援群众和受援地司法局的充分认可,共收到受援人赠送的锦旗6面、感谢信1封,并获铁门关市司法局通报表扬一次。

一、立足专业办实事:把法援案当成“心头事”

“把法援案件当收费案件办”,是王亭始终坚守的原则。在她看来,每一起案件都关乎受援人的生计与尊严,既要守住法律底线,更要全力化解矛盾,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1.jpg


2.jpg


面对案件中出现的矛盾僵局,王亭始终以耐心与智慧寻找突破口。在办理周某故意伤害的刑事案件时,她曾一度面临“调解成功却难兑现”的僵局。起初,经王亭多次沟通,周某与同村被害人达成赔偿共识,可周某因被羁押且无个人财产,赔偿款迟迟无法兑现,被害人不满情绪渐起。面对停滞的局面,王亭没有放弃,深入了解后得知周某此前遭遇交通事故,可通过诉讼争取赔偿款。为帮助周某解决赔偿问题,她多次与法院、鉴定机构、看守所联系,不仅协助周某申请交通事故法律援助,还协调解决了鉴定费用、看守所内鉴定等难题,最终推动民事诉讼顺利启动。当交通事故赔偿款到账并优先支付给被害人时,两家人的矛盾从根源上得以化解。

这样的“多跑一次、多问一句、多做一点”是王亭的工作常态。在办理民事案件中,她反复沟通协调,为受援人争取最优结果;在办理刑事案件时,她细致阅卷、多次会见当事人,努力维护合法权益,让受援人切实感受到法律的力量与温度。

二、情系民族暖人心:跨语言鸿沟送上“定心丸”

第二师铁门关市辖区广阔,焉耆垦区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语言障碍曾是法援工作的“拦路虎”。幸运的是,哈萨克族大学生志愿者布勒尼・特列莆别尔根的加入,为服务打通了“语言关”。在她的协助下,王亭得以更顺畅地为少数民族同胞提供专业法律服务,累计为少数民族同胞提供法律服务100余人次,其中民事案件36人、刑事案件7人,参与涉少数民族案件听证3次、认罪认罚见证11人。


3.jpg


4.jpg


针对少数民族群体中突出的“诉讼讨薪”问题,王亭创新推出“便民上门服务”模式,秉持“就近办理、快速办理”原则,尽量让受援人“少跑腿、不跑腿”,避免因申请法援耽误务工。她先后为和田地区24名农民工、西藏日喀则地区7名农民工上门集中服务,帮助受援人以最小的成本申请法律援助。这些暖心举措,无疑为焦急等待薪资的少数民族农民工送上了最及时的“定心丸”。

维吾尔族受援人祖某的案件,更让这份跨越民族的信任愈发厚重。祖某因帮助艾某盗挖甘草操作挖掘机,涉嫌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检察院建议对祖某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并处罚金5000元。通过仔细阅卷,王亭多次会见祖某,了解到主犯艾某系清理沟渠时产生盗挖想法,但查获的部分甘草数量系正常清理沟渠产生,并非全部盗挖。鉴于此,她多次与检察院、法院沟通辩护意见,最终在祖某认罪认罚但无力缴纳罚金的情况下,为其争取到“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两年六个月”的判决结果。案件办结后,祖某特意将家中手工制作的四块馕送至第二师铁门关市司法局,专门向王亭律师表达感谢。尽管语言沟通有限,但这四块带着余温的馕,承载了他对律师专业辩护的诚挚谢意,更见证了民族之间的法治信任。

三、守护青春筑防线:为未成年人织密“保护网”

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时,王亭发现一个令人忧心的现象:单亲、留守未成年人犯罪比例较高,部分刚成年的在校生也因冲动触犯法律。“这些孩子多是因家庭教育缺失或社会诱惑误入歧途,身心仍有可塑性。”为此,她秉持“办一案,救一人,护一程”的原则,让法援不仅停留在法庭辩护,更延伸至帮助未成年人回归社会。


5.JPG


李某涉嫌故意伤害案的办理,便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李某自幼父母离异,跟随父亲生活,父亲再婚组建家庭后,父子关系日渐疏远。李某在校因琐事与朱某互殴,致对方轻伤二级。双方家长因沟通不畅,朱某家人坚持不肯谅解。王亭多次与李某父母沟通,让他们意识到“刑事案底”对孩子人生的不可逆影响;同时,她反复劝说朱某及其父亲,耐心说明李某的家庭困境。历经20余天的沟通协调,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刑事和解协议,为李某争取到了不起诉决定。


6.jpg


7.jpg


案件之外,王亭更看重“源头预防”。作为学校的法治辅导员,她与少数民族学生较多的223团中学、华山二中校长沟通后,为两所学校捐助建立了“青少年法律图书角”。“希望这些精心挑选的普法书籍,能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法治的种子,帮他们远离歧途,慢慢成长成守护自己的‘绿洲’”。

四、扎根一线解民忧:做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8.jpg


9.JPG


除了案件办理,王亭还主动承担起第二师铁门关市司法局的日常咨询接待工作,累计服务群众430余人次(不含电话咨询)。面对群众提出的关于婚姻家庭、劳动争议、侵权赔偿等法律咨询,她认真耐心解答,努力让每一位来访者“揣着困惑来,带着明白走”。同时,她深度参与师市涉访涉诉案件及重大疑难案件研讨22次,为复杂纠纷化解提供法律意见;围绕“法律六进”(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企业、进机关等)开展普法宣讲37场,通过案例讲解、互动问答等形式,让生硬的法律条文变得通俗易懂,推动法治意识融入群众日常生活,覆盖受众达6000余人。


10.jpg


11.jpg


回望过去一年的法援时光,王亭总说“时间太快,还有很多事想做”。但这段经历,于她而言既是“奉献之年”,更是“成长之年”——无数个伏案工作的夜晚、田间地头的调解脚步、法庭上的据理力争,受援人紧握双手时传递的信任、锦旗背后凝聚的认可,以及受援地领导、同事与办案机关的肯定,是她心中最珍贵的记忆。


12.jpg


13.jpg


谈及未来,王亭眼神坚定:“这段法援经历赋予我的责任与感动,会一直引领我坚定前行。我会把这份法治温度传递给更多人,‘若有需,召必回’!”


获赠锦旗1.jpg


获赠锦旗2.JPG


部分受赠锦旗图片

 




CopyRight © 2023 合肥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3014504号-1 电话:63631329(实 习) 65626130(行政许可) 63631317(投 诉) 邮箱:hflvshixiehui@126.com 投诉:0551-63631317